ICS27.010
CCSF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483—2025
基于运动图像跟踪技术的液体混合燃料
微爆特性测试方法
Testmethodforliquidmixedfuelmicro-explosioncharacteristicsbased
onmovingimagetrackingtechnology
2025-04-25发布 2025-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测试系统的组成 2 …………………………………………………………………………………………
4.1 加热设备 2 ……………………………………………………………………………………………
4.2 液滴输送系统 2 ………………………………………………………………………………………
4.3 信息采集及图像处理系统 2 …………………………………………………………………………
5 测试原理 2 …………………………………………………………………………………………………
6 测试流程与要求 3 …………………………………………………………………………………………
6.1 测试流程 3 ……………………………………………………………………………………………
6.2 测试要求 3 ……………………………………………………………………………………………
7 图像和数据处理流程 4 ……………………………………………………………………………………
7.1 图像处理流程 4 ………………………………………………………………………………………
7.2 数据处理流程 5 ………………………………………………………………………………………
附录A(资料性) 测试记录格式 6 …………………………………………………………………………
附录B(资料性) 以生物柴油和乙醇为燃料为例的测试流程 7 …………………………………………
ⅠGB/T45483—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信环固雅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工程技术分公司、安徽省睿达飞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昱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蜂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
司、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中原工学院、合肥工
业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低碳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柯生、孙晓雷、瞿兆舟、王高峰、司晓亮、何立群、林其钊、张海涛、秦双应、
汤峰、吕冬梅、王成军、夏斌、高林、吴保宁、江毅、瞿劲松、刘志强、崔艳雨、张铁纯、黄燕晓、王昌昊、何旭、
李兰、缪文彬、倪战士、田军见、江春龙、耿浩、周月桂、张文秋、苏庆运、李奉誉、付炜、周坤、张凤安、章全奎、
程文强、彭定、娄洁、李小民、周涛涛、周宇、沈茂林、章筱蕾、张蔚、张虹、杨振宇、黄智勇、王康、侯先伟、
陶涤、姜继文、沈世全、凌欣闻、吴倩、葛大中。
ⅢGB/T45483—2025
基于运动图像跟踪技术的液体混合燃料
微爆特性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液体混合燃料微爆特性测试的术语和定义,给出了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测试流程
与要求、图像和数据处理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动力装置液体混合燃料微爆特性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7650 燃烧方式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GB/T376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液滴发生器 onedroplettransformer
将一定体积的液体混合燃料转化成单个液滴的装置。
3.2
液滴悬挂装置 dropletsuspensiondevice
用于悬挂液滴的装置。
3.3
微爆 micro-explosion
当混合液滴内部压力大于其表面张力和环境压力之和时,液滴破碎形成次级液滴的现象。
3.4
微爆强度 micro-explosionintensity
产生微爆时液滴被破坏的强弱程度。
3.5
微爆特性 micro-explosioncharacteristic
表征液滴产生微爆过程中的特征参数。
3.6
图像跟踪 imagetracking
利用成像设备跟踪拍摄运动目标的技术。
3.7
视窗 viewport
加热装置上用作成像设备捕捉液滴变化的观察通道。
1GB/T45483—2025
3.8
液滴环境温度 dropletambienttemperature
液滴周围的环境温度。
4 测试系统的组成
4.1 加热设备
加热设备为混合液滴的加热提供热氛围,宜采用立式加热炉,如图1所示。
标引序号说明:
1———外钢板框架; 5———视窗;
2———隔热层; 6———加热控制面板;
3———石英管; 7———稳流器。
4———电阻丝;
图1 立式加热炉示意图
4.2 液滴输送系统
液滴输送系统由导轨、滑块、液滴悬挂装置、控制系统组成,可将混合液滴以恒定的速度输送到指定
位置。其中,悬挂装置中悬丝的直径和材料类型由试验温度确定,当试验温度较高时宜选用导热率较低
的石英丝,并且液滴输送系统运行速度可调。
4.3 信息采集及图像处理系统
信息采集及图像处理系统由高速摄影机、电脑及其处理软件组成,其中高速摄影机的分辨率应不低
于百万像素,镜头宜采用微距镜头,拍摄帧率宜不低于1000fps。
5 测试原理
基于运动图像跟踪技术的液体混合燃料微爆特性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首先打开氮气瓶流量控制
器开关将氮气通入立式加热炉中,接通立式加热炉电源开关加热至所需液滴环境温度,然后通过单液滴
2GB/T45483—2025
GB-T 45483-2025 基于运动图像跟踪技术的液体混合燃料微爆特性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57: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