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QJ3268—2006 FL 6109 代替QJ/Z146—1985 导线端头处理工艺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wire end processing 2006—12—15发布 2007—05-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QJ3268—2006 前言 本标准代替QJ/Z146—1985《导线端头处理工艺细则》。 本标准与QJ/Z146一198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 增加了静电防护、金镀层芯线糖锡、多余物预防和控制等技术要求; b) 增加了使用机械(冷)剥线工艺方法的限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对导线端头处理的部分工艺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二OO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谦。 本标准于1985年10月首次发布。 QJ3268-2006 导线端头处理工艺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常用安装导线端头处理的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常用安装导线的端头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78化学试剂乙醇(无水乙醇) GB/T3131 锡铅钎料 GB/T9491 锡焊用液态焊剂(松香基) GB/T14020 氢化松香 QJ165A一1995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 QJ2633—1994 模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条件 QJ2850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 QJ2945—1997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标记工艺技术要求 QJ3085-1999 坑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要求 QJ/Z149—1985 镀膜导线酸洗工艺细则 QJ/Z155—1985 绕接工艺细则 3环境条件 导线端头处理加工场所的环境条件应符合QJ165A一1995中3.1.4的规定,并通风良好。 4材料、工(量)具和设备 4.1概述 导线端头处理所用的材料、工(量)具和设备应符合QJ165A一1995中3.1.5和3.1.9的规定。 4.2材料 导线端头处理常用的材料如下: a)无水乙醇(化学纯); b)异丙醇; c) 锡铅钎料或抗氧化锡铅钎料; 镀银圆铜单线TR0.3~TR0.8; e) 软聚氯乙烯套管; 聚四氟乙烯薄膜或醇酸玻璃漆布2432; QJ32682006 g)醇酸玻璃漆管2730; h)热缩套管: i)锦丝绳或锦丝线: j)氢化松香或特级松香: k)硝基胶液Q98-1; 1)环已酮; m)丁香油或松节油; n)甲基紫; o)塑料油墨; p)其它。 4.3工(量)具 导线端头处理常用的工具和量具有钢尺、钢卷尺、斜口钳、留屑钳、精密机械剥线钳、镊子、屏蔽 线挑头器、温控电烙铁和导线热剥器等。 4.4设备 导线端头处理常用的设备有温控锡锅、激光刻字机、印字机和导线下料机等。所用的设备应可靠按接 地,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5人员 操作和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证和专业知识考核合格证书。 6技术要求 6.1导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导线的质量应符合导线产品规范的要求。 6.2导线脱头应使用热控型剥线工具,并在具有排风设施或空气净化设备的场所进行。 6.3限制使用机械(冷)剥线工具。若需使用机械(冷)剥线工具,应采用不可调钳口的精密剥线钳, 并做到钳口与导线规格选择的唯一性。脱头后芯线如发现有断股或机械损伤等,应重新下料并进行脱头 处理。 6.4导线脱头时,绝缘层、屏蔽层以及护套的切除应整齐,导线的芯线无损伤。 6.5产品装焊过程中的导线端头处理,应在有静电防护措施的场地进行,操作人员应按静电防护要求 穿戴防护用具。 丢弃。 6.7脱去绝缘层的芯线应在4h内进行糖锡处理。处理后的导线应进行清洗,使表面无污渍等。 6.8用于糖锡的锡锅中焊料的合金成分应定期进行理化分析,时间可根据使用频次、锡锅容量大小而 定,一般为3个月进行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焊料。 6.9端头处理后的导线应及时进行装焊,以防止芯线氧化和损伤,影响焊接质量。 6.10导线束绑扎成形后若暂时不装焊,则不进行导线端头处理。导线端头处理待需要装焊时再进行。 6.11用自动或半自动设备进行导线端头处理,应进行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并在生产 过程中抽检导线端头处理质量。 6.12模压式压接连接导线端头处理应按QJ2633一1994中4.1.1.2的规定执行。 2 QJ32682006 6.13坑压式压接连接导线端头处理应按QJ3085一1999中5.1.1.2的规定执行。 6.14 绕接导线端头处理应按QJ/Z155一1985中4.1的规定执行。 6.15 镀膜导线端头处理应按OJ/Z1491985中4.1的规定执行。 6.16果 聚氨脂漆包线绝缘层去除工艺参见附录A。 6.17导线端头的标记应按QJ2945一1997中5.1的规定执行。技术文件有特殊要求时,按技术文件的 规定执行。 6.18操作过程应按QJ2850的要求预防和控制多余物。 7工艺方法和步骤 7.1下料 7.1.1下料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用长度计量器具量取导线,量切时导线应呈自然平直状 态,不应扭曲变形,也不应拉得过紧。 7.1.2用下线设备进行下料时,应先校正下料设备的量切参数,然后进行下料。 7.1.3用于弹(箭、星)上产品电气性能连接的导线下料长度可按返修二次所需长度留出余量。 7.1.4用于地面产品电气性能连接的导线下料长度可按返修三次所需长度留出余量。 7.2脱头 7.2.1 使用专用工具或设备脱去导线的绝缘层和护套,两端的脱头长度L1、L2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若工艺文件无规定时,应考虑使用情况和导线的线径大小,一般在5mm~15mm范围内选择,见图1。 L2 图1 7.2.2导线的纤维绕包绝缘层可用热控型剥线工具去除。对聚氯乙烯绝缘层内有纤维绕包的安装线,为 保证纤维绕包内绝缘不外露,脱头前可将聚氯乙烯绝缘层往后抹动一下,脱后将聚氯乙烯绝缘层往前抹 动,使纤维绕包层缩在聚氯乙烯绝缘层内约2mm左右,见图2。 单位为毫米 聚氯乙烯绝缘层 纤维绕包绝缘层 05~1 2 图2 7.2.3导线脱头工具应与导线规格相匹配,不应将导线绝缘层烧焦或烧成黑色,也不应将导线绝缘层脱 成斜角形,见图3。 图3 3 QJ32682006 7.2.4对纤维编织的外绝缘层或护套,脱头后应采取措施使脱头端编织层不松散;对纤维包的内绝缘层, 脱头后也应采取措施使其不外露。可根据使用要求在下列四种方法中进行选择: a)脱头端的纤维编织层上涂胶Q98-1,见图4; 单位为毫米 涂胶Q98-1 XXXXX 4~8 图4 b)可用相应直径的热收缩管,套上后加热到适当温度,使之收缩固紧; c) 在脱头端的纤维编织层上套上相应直径的醇酸玻璃漆管,为防止套管松动,在导线与套管之间涂 胶Q98-1,见图5: 单位为毫米 10~12 套相应直径的绝缘套管并涂胶Q98-1 图5 修整端头处的纤维编织层,使其比聚氯乙烯绝缘层多剥除3mm~5mm,然后套上相应直径的醇 酸玻璃漆管或软聚氯乙烯套管,并涂胶Q98-1,见图6。也可用适当粗细的锦丝绳缠扎,见图7。 单位为毫米 套相应直径的绝缘套管并涂胶Q98-1 10~12 图6 单位为毫米 锦丝绳绑扎并涂胶Q98-1 2~3 5~7 图7 QJ3268—2006 7.2.5屏蔽线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脱头: a) 用屏蔽线挑头器或镊子按所需长度将绝缘导线挑出,再脱去端头处的绝缘层。留下的空金属编织 层拉直后按所需的接地引出长度剪切,见图8、图9。挑头时不应损伤金属编织层和导线的绝缘层; 镊子 a) b) 接地引出长度 c) d) 图8 屏蔽挑头器 图9 b)按所需长度用工具切除金属编织层,然后脱去端头处的绝缘层。 7.2.6屏蔽线的端头处一般应留有一定的不屏蔽长度L,绑扎见图10、图11。 单位为毫米 绝缘套管 锦丝线(绳) 4~6 锦丝绳绑扎并涂胶Q98-1 图10 5

.pdf文档 qj 3268 -2006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j 3268 -2006 第 1 页 qj 3268 -2006 第 2 页 qj 3268 -2006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0 19:16: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