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98274.1 (22)申请日 2021.12.24 (71)申请人 福州大学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州大 学城乌龙江北 大道2号福州大 学 (72)发明人 邵敬伟 乐景青 杨芳  (74)专利代理 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专利代理师 林文弘 蔡学俊 (51)Int.Cl. A61K 47/69(2017.01) A61K 31/56(2006.01) A61K 47/54(2017.01) A61K 47/55(2017.01) A61K 47/64(2017.01)A61K 49/00(2006.01) A61P 35/00(2006.01) B82Y 5/00(2011.01) B82Y 20/00(2011.01) B82Y 40/00(2011.01) A61K 31/4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 途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 粒的制备及用途。 本发明利用溶剂交换法将化疗 药物索拉非尼与天然产物熊果酸 分子通过π ‑烷 基键、 烷基键、 氢键自组装形成纳米粒, 然后将吲 哚菁绿物理吸附到纳米粒中, 并在纳米粒表面修 饰核酸适配体及细胞穿膜肽, 从而制得所述无载 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 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传统高 分子或无机载体的引入以及共修饰带来的潜在 毒性, 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治疗 领域提供了新 途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4470229 A 2022.05.13 CN 114470229 A 1.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是利用溶剂交换法将化 疗药物索拉非尼与天然产 物熊果酸通过π ‑烷基键、 烷基键、 氢键自组装 形成纳米粒, 然后将 吲哚菁绿物理吸 附到纳米粒中, 并在纳米粒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及细胞穿膜肽, 从而制得 所述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1) 将熊果酸、 索拉非尼及吲哚菁绿分别溶于良性溶剂中, 得到熊果酸溶液、 索 拉非尼溶 液和吲哚菁绿溶 液; 2) 将熊果酸溶液、 索拉非尼溶液和吲哚菁绿溶液按照一定体积比混合, 得到混合溶液 1; 3) 将混合溶液1滴加至超纯水中, 室温下超声分散10~20 min, 随后氮吹吹干良性溶剂, 得到混合溶 液2; 4) 将穿膜肽溶液与核酸适配体溶液按照一定体积比进行混合, 室温孵育4  h, 得到混合 溶液3; 5) 将混合溶液3滴加至混合溶液2中, 室温下超声分散10~ 20 min, 随后在超纯水中透 析过夜, 即得到所述无 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水 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中, 所述良性溶剂为无水甲醇、 无水乙醇、 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熊果酸溶液 的浓 度为4 mg/mL, 所述索拉非尼溶 液的浓度为 4 mg/mL, 所述吲哚菁绿溶 液的浓度为 4 mg/m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 中, 所述熊果 酸溶液:索拉非尼溶 液:吲哚菁绿溶 液的体积比为1:0.25:0.5~1:4: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 所述混合溶 液1:超纯 水的体积比为1:10; 所述超声功率 为250 W, 超声频率 为40 kHz。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 所述穿膜肽为低分子量鱼精 蛋白LMWP, 所述核酸适配体为EpCAM适配体, 所述穿膜肽溶 液浓度为2  mg/mL, 所述核酸适配体溶液浓度为1.47  mg/mL; 所述穿膜肽溶液: 核酸适配体 溶液的体积比为1:0.5~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 中, 所述混合溶液3:混合溶液2的体积比为1:  50; 所述超声功率为250  W, 超声频率为40   kHz 。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 方法制得的无 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 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470229 A 2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无载体自组装纳米粒的制 备及其应用, 特别是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 上各类癌症治疗主要还是采用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手段。 其中化疗在多 种癌症的治疗中, 依旧是最 为普遍的治疗手段, 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 [0003]索拉非尼作为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 是当前美国FDA已批准用于肝癌治 疗的一线 药物, 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不错的成效。 但肝癌的发展进程复杂, 且长期大剂量的使 用易导致耐药, 单一的给药策略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临床治疗的需求。 因此, 科研人员迫切探 求一种安全有效、 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以解决当前肝癌治疗中存在的难 题。 [0004]熊果酸是一种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具有低毒高效、 作用温 和、 多环节调控的特性。 研究表明, UA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产生协 同增敏作用, 尤其在多 药耐药细胞中, 可以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使常规化疗 药物能够更 为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申请人课题组前期将UA及其衍生物作为化疗增敏剂与索拉非尼联 用, 发现二者能够协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且对 人正常肝细胞杀伤作用较小, 具有显著的 协同增敏作用 (授权发明专利号:  ZL201610 518377.5; ZL201610 518371.8,  2018年授权) 。 [0005]但是, 熊果酸和索拉非尼均为疏水性药物, 作为单一剂型联合给药存在代谢速度 快、 水溶性差、 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 进而限制了二者联用在临床上 的开发应用。 申请人课 题组前期设计构建了一种  pH 敏感同时靶向  ASGPR 受体的介孔二氧化硅控释纳米颗粒用 于共同递送索拉非尼及其增敏剂熊果酸, 为实现肝癌的联合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干预策略, 特别是应用于肝癌复发转移的化学预防领域 (Biomaterials,  2017, 143: 1‑16) 。 但一般 的, 诸如介孔二氧化硅等纳米载体通常是采用繁琐的化学合成及修饰反应获得, 其制备过 程复杂, 且易造成催化剂和有机溶剂等有毒物质的残留, 限制 了有载体的纳米载药系统在 临床中的应用。 [0006]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无载体的纳米药物自输送体系以规避成分复杂的载体 带来的未知的体内代谢行为和系统毒性, 从而达到更好、 更安全的临床应用要求。 此外, 为 使载药体系获得更佳 的稳定性、 更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及肿瘤主动靶向性, 需要进一步对纳 米药物表面进 行功能化修饰, 使之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生理环 境稳定性和溶酶体逃逸、 主动靶向作用。 因此, 设计开 发一种增敏索拉非尼的无载体自组装的纳米自输送系统, 兼具 靶向、 成像和药物治疗一体化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系统, 具有合理的现实开发意 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 载体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 术方案: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470229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2:47: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