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98162.6
(22)申请日 2021.12.24
(71)申请人 泉州师范学院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
街398号
(72)发明人 段训威 肖桂清 杨槟煌 王礼兴
陈怀宇 吴文林
(74)专利代理 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彭琴 蔡学俊
(51)Int.Cl.
C12N 15/864(2006.01)
C12N 5/10(2006.01)
C12N 5/0783(2010.01)
C12N 5/0784(2010.01)A61K 35/17(2015.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 属于免疫细胞
治疗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 携带抑制免
疫负调控基因siSOCS1及CA9目的基因的rAAV2 ‑
siSOCS1‑CA9重组病毒载体的制备; 单个核细胞
中DC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rAAV2 ‑siSOCS1‑CA9重
组病毒载体感染, 诱导DC细胞成熟, 得iAPA ‑CA9‑
DC细胞; iAPA ‑CA9‑DC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 获
得具有抗原特异性 的iAPA‑CA9‑DC/CTL细胞, 即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肾癌蛋白CA9特异性细胞毒 性
T淋巴细胞。 本发明的方法培养扩增出大量肿瘤
抗原特异性T细胞, 以达 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序列表3页 附图2页
CN 114277056 A
2022.04.05
CN 114277056 A
1.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
骤:
(1) 携带siSOCS1及CA 9目的基因的r AAV2‑siSOCS1‑CA9重组病毒载体的制备;
(2) rAAV2 ‑siSOCS1‑CA9重组病毒载体感染、 分化、 诱导DC细胞成熟, 得iAPA ‑CA9‑DC细
胞;
(3) iAPA ‑CA9‑DC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 获得iAPA ‑CA9‑DC/CTL细胞, 即肾癌抗原CA9蛋
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所述携带目siSOCS1及CA9
的目的基因序列依次为: U6启动子序列、 SOCS1 siRNA序列、 SOCS1 siRNA反向序列、 CMV启动
子序列、 CA9蛋白基因序列、 IRES序列、 Flagellin鞭毛蛋白基因序列; 所述SOCS1 siRNA序列
如SEQ ID NO.1所示, SOCS1 siRNA反向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SOCS1 siRNA序列和SOCS1
siRNA反向序列, 两段序列 反向互补; 目的基因与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组装获得rAAV2 ‑
siSOCS1‑CA9重组病毒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 所述rAAV2 ‑siSOCS1‑CA9重组
病毒载体感染、 分化、 诱导DC细胞 成熟中, 按照MOI 100进行rAAV2 ‑siSOCS1‑CA9重组病毒载
体感染DC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 iAPA ‑CA9‑DC细胞与T细 胞混合
培养的, 包括以下 具体步骤:
1) 加入刺激因子CD3单抗50 ng/ml, CD28单抗50 ng/mL, IL ‑2 1000 U/mL, 刺激T细胞增
殖;
2) T细胞刺激增殖培养48h后, iAPA ‑CA9‑DC细胞与T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 调整细
胞密度为1 ×106 cell/mL, 添加1000 U/mL IL2的KBM581培养基; 获得iAPA ‑CA9‑DC/CTL细
胞。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肾癌抗原CA 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6.一种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肾癌 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癌症治疗药
物。
7.权利要求5所述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非疾病诊断、 治疗生
物领域的应用。
8.权利要求6所述包含肾癌 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癌症治疗药物在
非疾病诊断、 治疗生物领域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277056 A
2一种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
毒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由经携带免疫负调控基因
SOCS1基因及碳酸酐酶IX基因的rAAV2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激活的, 具有CA9肿瘤抗原特异性,
可用于抗肾细胞癌的免疫细胞治疗。
背景技术
[0002]成人肾脏中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约占
所有肿瘤2%, 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以1.5 ‑5.9%增长。 部分患者首诊 时已是晚期或发生远
端转移, 且肾癌具有多重耐药基因对放疗、 化疗不敏感, 愈后较差, 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 5
年生存率<10%。 目前, 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但棘手的是, 微小和转移病灶难以手术
切除, 术后患者复发率高达20% ‑40%; 此外, 部分患者采用IL ‑2, IFN‑α 等细胞因子治疗有效,
但药物的毒性作用十分明显 。
[0003]RCC的发生、 发展与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特别是RCC患者到了晚
期, 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 RCC细胞无法被T细胞识别、 杀伤。 由于荷瘤宿
主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数量少, 无法有效递呈RCC抗原, 且RCC细胞分泌
VEGF、 IL‑10、 TGF‑β、 PGE2等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 使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停留在幼稚阶
段或向其他内皮细胞转化, MHC ‑II类分子及某些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 从而使 得 DC严重降
低甚至失去其 抗原递呈及激活T细胞的能力。
[0004]目前体外实验证实, 分离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对多种外来抗原具有很好的反应
能力。 因此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 (D C/CTL) 有望成为较好的RCC治疗 方法, 其作用机制是
DC体外荷载RCC抗原, 并通过MHC/抗原肽 ‑TCR的相互作用激活特异性CTL, 回输机体启动抗
RCC免疫应答, 清除RCC。 目前常采用肿 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 但其有不足, 非肿瘤相关抗原
种类多, 易诱 发自身免疫病, 且多抗原亦导致免疫原 性低; 另一种刺激诱导物采用肿瘤抗原
肽致敏DC, 其特异性好, 可多 次免疫, 但也存在不足, 抗原肽价格一般较贵、 半衰期短, 需多
次免疫才能获得良好的CTL。
[0005]对于负载DC的研究日渐深入,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制备转基因DC并体外诱导CTL, 可
促进CTL充分发挥抗肿 瘤作用。 与肿 瘤全抗原、 抗原裂解物相比, 肿 瘤转基因制备的DC/CTL
特异性更好, 抗肿瘤免疫反应更强; 与肿瘤抗原肽相比, 肿瘤转基因可持续表达, 有效降低
DC/CTL制备成本。 目前rAAV因具有感染能力强、 安全性好、 免疫源性低和体内长时间表达外
源基因等特点, 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基因转移载体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的基因治疗和疫苗研
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DC的肿瘤细胞靶向治疗技术(anti ‑cancer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TL) 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建为携带特定肿瘤相关抗原决定簇基因的rAAV
转导DC, 刺激产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CTL。 研究表 明, CTL反应能力方面, 带抗原的rAAV
优于蛋白质负荷, 其 转染DC效率高达90%以上, 且具有上调DC的功能。
[0006]肿瘤转基因制备DC/CTL方法安全且副作用少, 对微小和转移病 灶的RCC更有传统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277056 A
3
专利 一种肾癌抗原CA9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2:48: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