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575 09.9 (22)申请日 2021.12.23 (73)专利权人 咸阳科源陶瓷有限公司 地址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 路210号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72)发明人 贾军 董辉 刘小燕 王烟芝  雷晏国  (51)Int.Cl. F26B 11/06(2006.01) F26B 21/00(2006.01) F26B 25/04(2006.01) F26B 25/1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 流布局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 流布局结构, 主要包括回转炉管、 第一扬料结构、 第二扬料结构、 第一折流板、 第二折流板和导流 板; 第一扬料结构和第二扬料结构为F形, 并错位 相间设置; 第一折流板为两块圆形折流板, 分别 设置在回转炉管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第一扬料结 构上, 第二折流板设置在第一扬料结构和第二扬 料结构中间且相邻的第二折流板分布方向错位 对称。 本实用新型通过扬料结构的错位相间设置 以及折流板的设置, 物料在回转炉管中的运动轨 迹为波浪形折流回转, 物料在回转炉管横截面上 分散度高, 与热风或工艺气体接触面积大, 接触 时间长, 使得物料充分 反应、 干燥效果 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CN 217154818 U 2022.08.09 CN 217154818 U 1.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转炉管 (1) 、 至少一组第一 扬料结构 (2) 和至少一组第二扬料结构 (3) 、 第一折流板 (4) 和第二折流板 (5) , 所述第一扬 料结构 (2) 的数量比所述第二扬料结构 (3) 多一组, 所述第一扬料结构 (2) 和所述第二扬料 结构 (3) 呈0 ‑90°之间任意角相间设置, 且第一扬料结构 (2) 由4块第一扬料板 (21) 组成, 所 述4块第一扬料板 (21) 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回转炉管 (1) 的内周壁上; 第二扬料结构 (3) 由4 块第二扬料板 (31) 组成, 所述4块第二扬料板 (31) 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回转炉管 (1) 的内周 壁上; 所述第一折流板 (4) 为两块圆形折流板, 分别设置在回转炉管 (1) 进料口和出料口的 第一扬料结构 (2) 上, 第二折流板 (5) 为半圆或多半圆形, 至少为一块, 设置在第一扬料结构 (2) 和第二扬料结构 (3) 中间, 第二折流板 (5) 的圆形部位紧贴回转炉管的内壁, 且相 邻的第 二折流板 (5) 分布方向错 位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扬 料板 (21) 和所述第二扬料板 (31) 均为F形扬料板, 弯折方向为所述回转炉管 (1) 旋转运动方 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F形扬 料板设置有导料板 (6) , 所述 导料板 (6) 与F 形扬料板 夹角为90 ‑180°之间任意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折 流板 (4) 数量 为两块, 形状为圆形; 所述第二 折流板 (5) 至少一 块, 形状为半圆或多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折 流板的圆形半径小于所述回转炉管 (1) 的半径, 所述第二折流板 (5) 的半圆或多半圆的半径 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回转炉管 (1) 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扬 料板 (21) 和所述第二扬料板 (31) 采用3 04、 310S、 316L、 镍基合金、 钛材耐高温材 料制成。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154818 U 2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炉相关结构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回转炉主要应用在建材、 冶金、 环保、 化工等领域中, 通过回转炉对固体物料进行 机械、 物理或者化学处理。 传统的回转炉内一般设置有简单 的L型扬料板, 物料进入旋转的 回转炉管后, 经过L型扬料板区域被不断地抛洒, 形成料幕, 与热风或者工艺气体充分接触, 直至水分被充分烘干或者与工艺气体充分反应, 最后物料通过下料斗进入后续的生产工 段。 但是, 由于一般的扬料板焊接在炉管内壁上不易更换, 并沿炉管内壁呈螺旋分布, 物料 在炉管横截面上分散度低, 与热风或工艺气体接触面积小和接触时间短, 使得物料 的干燥 效果差或不能充分反应, 工作效率低, 增 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 提供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 构,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提出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 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转炉管、 至少一组第一扬料结构和至少一组第二扬料结构、 第一 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 所述第一扬料结构的数量比所述第二扬料结构多一组, 所述第一扬 料结构和所述第二扬料结构呈0 ‑90°之间任意角相间设置, 且第一扬料结构由4块第一扬料 板组成, 所述4块第一扬料板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回转炉管 的内周壁上; 第二扬料结构由4 块第二扬料板组成, 所述4块第二扬料板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回转炉管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 一折流板为两块圆形折流板, 分别设置在回转炉管进料 口和出料 口的第一扬料结构上, 第 二折流板为半圆或多半圆形, 至少为一块, 设置在第一扬料结构和 第二扬料结构中间, 第二 折流板的圆形部位紧贴回转炉管的内壁, 且相邻的第二 折流板分布方向错 位对称。 [0005]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扬料板和所述第二扬料板均为F形扬料板, 弯折方向为所述回 转炉管旋转 运动方向。 [0006]进一步的, 所述F形扬料板设置有导料板, 所述导料板与F形扬料板夹角为90 ‑180° 之间任意角。 [0007]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折流板数量为两块, 形状为圆形, 所述圆形半径小于所述回转 炉管的半径; 所述第二折流板至少一块, 形状为半圆或多半圆形, 所述半圆或多半圆的半径 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回转炉管的半径。 [0008]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扬料板和所述第二扬料板采用304、 310S、 316L、 镍基合金、 钛 材耐高温材 料制成。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通过扬料结构的相间设置以 及折流板的设置, 物料在回转炉管中的运动轨迹为波浪形, 物料在回转炉管横截面上分散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17154818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回转炉新型扬料折流布局结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06: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