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388179.0
(22)申请日 2021.09.3 0
(73)专利权人 广西科学院
地址 530006 广西壮 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
塘区大学大岭路98号
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遥感中心
广西大学
(72)发明人 曾军 张生 何卫军 元昌安
范天来 韦瑛 曾永斌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宁市来 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5118
代理人 邓晓安
(51)Int.Cl.
G01N 33/00(2006.01)
G01P 13/02(2006.01)G01W 1/00(2006.01)
H02J 7/3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
警系统, 包括: 底板、 太阳能板、 风向仪和第一监
测设备, 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所
述太阳能板位于连接杆的表面, 所述连接杆表面
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 撑板。 本实用新型通
过底板、 太阳能板、 风向仪、 第一监测设备、 连接
杆、 支撑板、 安装板、 定位槽、 夹持板、 紧固块、 圆
杆、 活动板、 按压块、 弹簧和调节块的配合使用,
起到了便于对不同型号的第一监测设备进行固
定的作用, 通过旋钮、 传动杆、 第一主动锥齿轮、
旋转杆、 第二主动锥齿轮、 螺纹杆、 第一从动锥齿
轮、 第二从动锥齿轮、 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
的配合使用, 达到便于对锚 杆和浮筏的功能进行
更换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215953563 U
2022.03.04
CN 215953563 U
1.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包括: 底板 (1) 、 太阳 能板 (2) 、 风向仪 (3) 和第一监测
设备 (4)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1)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5) , 所述太阳能板 (2) 位于连
接杆 (5) 的表面, 所述连接杆 (5) 表面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6) , 所述风 向仪 (3)
设置于位于左侧的支撑板 (6) 的表 面, 位于右侧的支撑板 (6)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7) ,
所述安装板 (7) 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 (8) ,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 (4) 位于定位槽 (8) 的内
腔, 所述安装板 (7) 的表 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板 (9) , 所述夹持板 (9) 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紧
固块 (10) , 所述紧固块 (10) 的底部与安装板 (7) 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紧固块 (10) 顶部的两侧
均固定连接有圆杆 (11) , 两个圆杆 (11) 的顶端均贯穿至夹持板 (9) 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活
动板 (12) , 所述活动板 (12) 顶部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按压块 (13) , 所述按压块 (13) 的底部
贯穿至紧固块 (10) 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弹簧 (14) , 所述弹簧 (14) 的底端与紧固块 (10) 固定
连接, 所述紧固块 (10) 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调节块 (15) , 所述调节块 (15) 的两侧分别
延伸至紧 固块 (10) 和按压块 (13) 的内腔并与紧 固块 (10) 和紧 固块 (10) 转动连接;
所述底板 (1)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浮筏 (16) , 所述底板 (1) 正表面和背表面的左侧
均设置有旋钮 (17) , 两个旋钮 (17) 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 杆 (18) , 所述传动 杆 (18)
的一端贯穿至底板 (1) 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 (19) , 所述底板 (1) 内腔前侧和
后侧均转动连接有旋转杆 (20) , 所述旋转杆 (20) 远离底板 (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
锥齿轮 (21) , 所述底板 (1) 顶部的四角均贯穿设置有螺纹杆 (22) , 所述螺纹杆 (22) 的底端贯
穿至底板 (1) 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锚杆 (23) , 位于左侧的两个锚杆 (23) 和位于右侧的两个
锚杆 (23) 的表 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 从动锥齿轮 (24) 和第二 从动锥齿轮 (25) , 所述第一 从
动锥齿轮 (2 4) 和第二 从动锥齿轮 (25) 均位于底板 (1) 的内腔且分别与第一主动锥齿轮 (19)
和第二主动锥齿轮 (21) 相啮合, 所述传动杆 (18) 和旋转杆 (20) 的表 面分别套设有主动皮带
轮 (26) 和从动皮带轮 (27) , 所述主动皮带轮 (26) 和从动皮带轮 (27) 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
述底板 (1) 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2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杆 (22) 的表
面和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 块 (29)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从动锥齿轮
(24) 和第二从动锥齿轮 (25) 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帽 (30) , 所述支撑帽 (30) 的底部与底
板 (1) 转动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 (7) 的左
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导向槽 (31) , 所述导向槽 (31) 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 (32) , 所述
导向块 (32) 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 (31) 的外侧并与夹持板 (9) 固定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1) 的右侧
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钩 (3 3)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两个夹持板 (9) 相对
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一 监测设备 (4) 相适配的弧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953563 U
2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林业资源调研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红树林 (Mangrove) 是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海岸潮间带, 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
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在净化海水、 防风消浪、 固碳储碳、 维护生物多样性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 “海岸卫士 ” “海洋绿肺 ”美誉, 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
鱼、 虾、 蟹、 贝类生长 繁殖场所。
[0003]红树林是热带、 亚热带海岸带海 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在
净化海水、 防风消浪、 维持生物多样性、 固碳储碳等方面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中
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 但红树林总面
积偏小、 生境退化、 生物多样性降低、 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区域整体保护协调
不够, 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0004]红树林是热带、 亚热带海湾、 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它生长于
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 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
能在海水中生长。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 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 实中萌芽长成小苗, 然后再
脱离母株, 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
种。 在中国,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 广西、 广东和福建。 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
海湾, 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 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 它一般 分布于高潮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 (见潮间带生态) 。 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 红
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 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 据测定,
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 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 在河流出口处, 海
水的含盐量要低些。 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 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 例外的现
象也有, 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 温度
对红树林的分布和 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 组
成的种类也最复杂, 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
植物等。 在热带的边缘地区, 如在中 国海南岛, 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 随着纬度升高, 温
度降低, 红树林 可不足1米, 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 2个种。
[0005]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通过组建红树林监测网络, 配合遥感卫星进一步组成
天、 空、 地的监测体系, 实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透彻的感知, 获取及时、 准确、 持续、 全面的监
测感知数据, 监测数据可以用于红树林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以及资源开 发利用等工作, 尤
其是对于病虫害、 冰冻灾害以及风 暴潮灾害, 及时预警, 利于进一 步科学保护红树林。
[0006]现有的监测装置在 安装时需要用到支撑设备, 但 现有支撑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通
用性较差, 只能对单种型号的监测设备进 行固定, 从而降低了支撑 设备的实用性, 且监测设
备的监测地点在对气象和水面进行切换时, 需要人工手动对锚杆和浮筏进行拆卸和 安装,
不仅效率慢, 且耗时耗力, 为 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亟 待开发。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595
专利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11: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