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82171.3 (22)申请日 2021.12.28 (71)申请人 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区西部园 区天河路 (72)发明人 王鹏翔 王成 武玉琪 何圣熙  石伟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38 代理人 胡琳梅 (51)Int.Cl. G06V 20/40(2022.01) G06V 20/52(2022.01) G06V 20/54(2022.01)G06V 10/764(2022.01) G06T 7/73(2017.01) G06T 7/80(2017.01) G06K 9/62(2022.01) G06N 20/00(2019.01) G01S 13/8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 情监测方法, 包括: 对雷达和相机进行联合标定; 雷达获取监测区域当前帧的点云数据, 判断是否 存在障碍物; 若是, 则给出障碍物的第一类别和 第一置信度; 相机根据点云数据中的障碍物位置 信息加载标定参数, 对障碍物进行拍摄; 根据图 像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是, 给出障碍物 的第二类别和第二置信度; 判断第一类别和第二 类别是否一致, 若是, 输出障碍物数据, 若否, 比 较第一置信度和第二置信度的大小, 输出较大者 对应的障碍物数据。 本发明能够在各种复杂恶劣 的运营环 境中, 对侵入线路限界范围内的入侵物 进行智能化检测, 并提供分类报警输出, 在保证 产品功能的实用性的同时, 也具备了良好的用户 体验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4332732 A 2022.04.12 CN 114332732 A 1.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步骤: 步骤S1.对雷达和相机进行 联合标定, 获取 所述雷达和相机在不同姿态下的标定参数; 步骤S2.所述雷达获取监测区域当前帧的点云数据, 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是, 则给 出所述障碍物的第一类别和第一置信度; 步骤S3.所述相机根据所述点云数据中的障碍物位置信息加载所述标定参数, 以调整 所述相机姿态, 对障碍物进行拍摄, 获取 所述障碍物的图像数据; 步骤S4.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是, 则给出所述障碍物的第二类别 和第二置信度; 步骤S5.判断所述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是否一致, 若是, 则输出所述障碍物数据, 若否, 则比较所述第一置信度和第二置信度的大小, 输出较大者对应的所述障碍物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视 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标 定参数包括: 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雷达的旋转 量和平移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雷视 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获 取雷达和相机在不同姿态下的标定参数的方法, 包括: 步骤S101.建立 转化矩阵M, 将所述 点云数据(x, y, z)映射 为图像数据(u, v): 其中, fu、 fv分别为相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有效焦距; u0、 v0为相机主点坐标; R为相机 旋转矩阵; t为相机相对于雷达的平 移矢量; 步骤S102.根据相机在不同姿态下的定标平面, 求解上述转化矩阵, 获取R、 t作为标定 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视 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还 包括: 若否, 则以所述雷达的判定结果作为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视 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5在输出 所述障碍物数据前还 包括: 对所述监测区域的后续若干帧分别执行前述步骤, 以判断在若干帧中是否同时存在相 同的障碍物, 若是, 则继续后续 步骤; 若否, 则停止流 程, 并认定此时不存在障碍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视 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所述雷 达获取监测区域当前帧的点云数据, 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的方法包括: 将不存在障碍物的帧作为标准帧, 提取 所述当前帧与标准帧的差异点云; 若所述差异点云为空, 则判断不存在障碍物, 结束流 程; 若所述差异点云不为空, 则判断所述点云是否为火车; 若是, 则判断不存在障碍物, 结 束流程; 若否, 则判断存在障碍物, 继续 流程。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332732 A 2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 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 一种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 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幅员辽阔, 铁路运营线路长, 沿线自然和人文条件十分复杂, 而铁路作为最具 可持续性的交通运输模式,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也是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 产业。 铁路危情监测系统对侵入铁路运营线路的目标进行监测, 自动识别危及行车安全的 目标, 对入侵的行为或过程进行记录, 以保障铁路安全。 [0003]传统的危情监测技术技术已无法满足国铁集团零漏报、 低误报、 全天候的要求。 国 铁集团对危情监测系统要求零漏报、 低误报, 并且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 目前在铁路运 营线路实际使用的产品, 无法满足以上要求。 [0004]目前铁路周界入侵使用的产品主要包括, 振动光纤、 电子围栏、 红外对射三类产 品, 以上产品均存在误报率高、 无法判断目标入侵之后的行为、 无法兼顾对铁轨线路的监测 等问题。 [0005]双电网采用物理防护+电网检测的方式识别异物入侵, 只能应用于公跨铁、 桥梁等 场景, 存在施工成本高、 维护困难、 对抛入物可能漏报的问题。 另外该系统大部分服役时间 已经超过十年, 部分区域 甚至需要中断行 车才能维修, 维修维护成本极高。 [0006]近年来雷达技术和智能视频技术分别开始应用于危情监测, 但应用单一技术依然 无法解决现有问题, 雷达和视频 各自的优缺 点如下表所示: [0007] [0008]另一方面, 现在也有将雷达和视频结合起来的雷视融合监测技术的设备和应用, 如公开号为CN109164443A的专利, 其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及图像 分析的铁 路线路异物检测 方法, 其主要公开了利用雷达监测 监控范围内是否有移动目标, 再通过高清云台摄像机对 移动目标进行进一 步的识别和处 理。 其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0009](1)其微波雷达与高清云台摄像机之间的不存在联动关系, 依然是两个设备独立 的作用再 结合后得 出结论; [0010](2)其异物识别单方面的依靠高清云 台摄像机拍摄的实时图像, 如前所述, 当在复 杂的环境(如雨、 雪、 勿)和夜晚等条件下, 其识别准确性必然会受较大影响, 甚至会出现无 法识别的情况。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332732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铁路危情监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14: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