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3 5090.7 (22)申请日 2021.12.21 (73)专利权人 黄河交通学院 地址 454950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迎宾大 道333号 (72)发明人 王敏 闫金斗 姚会君 高荣霞  刘洋 冯振威  (74)专利代理 机构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330 专利代理师 范翠英 (51)Int.Cl. B60L 53/31(2019.01) F16F 1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 汽车充电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 的新能源 汽车充电桩, 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的底部焊接有驱动减震装 置, 所述驱动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缓冲机构, 所述 减震缓冲机构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支架, 所述 滚轮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 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表 面转动连接有后 滚轮,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外表 面转动连接有 前滚轮, 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电机驱动机构。 通过减震缓冲机构的设置, 在 使用的过程中可以 通过圆柱式橡胶垫的减震、 缓冲和弹簧的缓冲作 用, 达到了由于移动时路面不平对箱 体内部充电 桩造成损伤的目的, 通过电机驱动机构的设置, 达到了便捷移动充电桩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6610926 U 2022.05.27 CN 216610926 U 1.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包括箱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的底部 焊接有驱动减震装置, 所述驱动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缓冲机构, 所述减震缓冲机构的底部转 动连接有滚轮支架(2), 所述滚轮支架(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3)和第二连接轴 (4), 所述第一连接轴(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滚轮(5), 所述第二连接轴(4)的两端外表 面转动连接有前滚轮(6), 所述第二连接轴(4)的中部键连接有第一齿轮(7), 所述箱体(1) 的底部安装有电机驱动机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8), 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键连 接有第二齿轮(9), 所述第二齿轮(9)的外表 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10), 所述箱体(1)的前 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转轴支架(11), 所述转轴支架(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2), 所述转 轴(12)的一端 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3), 所述第三齿轮(13)与第一皮带(10)传动连接, 所 述转轴(12)靠近第三齿轮(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14), 所述第四齿轮(14)的外表 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15), 所述第四齿轮(14)通过第二皮带(15)与第一齿轮(7)传动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 能源汽车充电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缓 冲机构包括柱体(16), 所述柱体(16)的外表面套接有圆柱 式橡胶减震垫(17), 所述圆柱 式 橡胶减震垫(17)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8), 所述柱体(16)的外表面靠近弹簧(18)底部的一 端套接有弹簧分离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 能源汽车充电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滚轮 (5)的数量 为两个, 所述前滚轮(6)的数量 为两个, 所述滚轮均为橡胶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 能源汽车充电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齿 轮(7)、 第四齿轮(14)、 第二皮带(15)的数量各为两个, 沿垂直于转轴(12)的中心轴线对称 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的后端焊接有扶手(20), 所述箱体(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开关(21), 电机(8)与箱体(1) 内部的蓄电池电性连接, 电机(8)与电机开关(21)电性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箱体(1)的前端铰接有箱门, 所述箱门分为 左箱门(22)和右箱门(23), 所述右箱门(23)靠近左箱门(22)的一侧安装有锁具(24), 箱门 的周圈内壁粘结有密封条。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610926 U 2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新能源: 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如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海洋能、 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 站里面的加油机, 可以固 定在地面或墙壁, 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 或充电站内, 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 级为各种 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的输入端与 交流电网直接连接, 输出端都装有充电 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再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 电桩在移动的过程中遇到崎岖不平的路面时, 容易造成汽车充电桩内部结构损伤; 2、 现有 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的过程中移动时比较费劲, 由于充电桩本身内部结构复杂, 自 身比较笨重, 移动时比较耗费工人体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解决的技 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解 决了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 源汽车充电桩, 包括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述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底部焊接有驱动 减震装置, 所述驱动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缓冲机构, 所述减震缓冲机构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 轮支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滚轮支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 第二连接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第一连接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 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滚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第二连接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两端外 表面转动连接有 前滚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第二连接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中部键连 接有第一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底部安装有电机驱动机 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电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输出轴 键连接有第二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第二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外表面传动连接 有第一皮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转轴支 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转轴支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所述转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 第三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第一皮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传动连接, 所述转轴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靠近第三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 述第四齿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所述第四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610926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第 1 页 专利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第 2 页 专利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28: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