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040.99
CCSN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365—2025
代替GB/T17365—1998
微束分析 金属与合金电子探针定量分析
试样的制备方法
Microbeamanalysis—Methodofpreparationforspecimensofmetaland
alloyinelectronprobemicroanalysis
2025-03-28发布 2025-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7365—1998《微束分析 金属与合金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与
GB/T17365—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对试样分析区域的要求(见第5章,1998年版的第4章);
b) 更改了清洁样品的工具,把原来推荐的一种清洁样品工具增加到七种(见4.2.1,1998年版的
第3章);
c) 增加了试样切割应注意的事项(见6.1.1和6.2);
d) 增加了为避免镶嵌试样边缘磨圆可采取的方法,以及分析镶嵌试样的表层成分时,可以采取的
导电措施;增加了“蒸镀时需要避免使用含有待测试样元素的镀膜层”(见6.1.2);
e) 增加了“定量分析时应尽量避免试样检验面被腐蚀”(见6.1.3);
f) 增加了新条款“颗粒试样可以镶嵌磨抛,镀膜后进行实验”(见6.1.7);
g) 增加了新条款“机械热镶嵌内容”(见6.3.2.3);
h) 增加了“真空镶嵌的内容”(见6.3.3);
i) 增加了机械抛磨说明(见6.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
所、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振前、兰江林、贺连龙、丁宁、伍超群、鞠新华、马通达。
本文件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GB/T17365—2025
GB-T 17365-2025 微束分析 金属与合金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试样的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4-23 07:42: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