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300
CCSA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219—2025
危险货物 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爆燃试验方法
Dangerousgoods—Testmethodfordeflagrationofself-reactive
substancesandorganicperoxides
2025-01-24发布 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常州大学、中北大学、中检溯源江苏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大学、江苏强盛功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常熟日油化工有限公司、
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中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安、吴立志、程志鹏、徐森、朱长林、徐飞扬、夏语、安森森、沈爱芳、陈靖、
蔡雨娇、曹卫国、陈愿、李玉艳、吴星亮、仲倩、秋珊珊、谭柳、林杰、白刚、赵长森、牛强、叶佳楣。
ⅠGB/T45219—2025
危险货物 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爆燃试验方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具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需要注意到试验过程涉及爆
炸品的使用,需要相关的资质及场地条件或委托有相关条件的单位进行操作。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
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
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爆燃试验原理、仪器与设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
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评估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传播爆燃的能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1251 合金结构钢钢板及钢带
GB19521.12 有机过氧化物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GB/T21535 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名词术语
GB30000.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6部分:有机过氧化物
GB/T30429 工业热电偶
3 术语和定义
GB19521.12、GB/T21535、GB30000.9、GB3000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爆炸 explosion
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
化的现象。
[来源:GB/T21535—2008,2.14]
3.2
爆燃 deflagration
以接近爆炸性反应速率进行猛烈燃烧的现象。
[来源:GB/T21535—2008,2.10,有修改]
1GB/T45219—2025
3.3
有机过氧化物 organicperoxides
可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热不稳定的物质或混合物。
注:有机过氧化物也是含有二价的-O-O-结构、可视为过氧化氢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已被有机基团所取代的衍生
物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制品(混合物)。
[来源:GB30000.16—2013,3.1,有修改]
3.4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self-reactivesubstancesormixtures
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
[来源:GB30000.9—2013,3.1,有修改]
3.5
自加速分解温度 self-acceleratingdecompositiontemperature
物质装在运输所用的容器里可能发生自加速分解的最低环境温度。
[来源:GB19521.12—2004,3.3]
4 试验原理
用14mm玻璃管、28mm玻璃管和杜瓦瓶对有机过氧化物和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样品进行试验。
按接近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密度装填样品,从顶部加热样品至点燃(或在5min内没有点燃),使用热电偶
监测固定点的温度,获得2个热电偶输出值剧增的时间差,将2个热电偶的间距除以时间差进一步获得
爆燃速度。通过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爆燃速度评判有机过氧化物和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样品是否能够
传播爆燃以及传播爆燃的能力。
5 仪器与设备
5.1 杜瓦瓶
使用内径为48mm±1mm、外径为60mm、长度为180mm~200mm、容积为300mL的杜瓦瓶。
在离杜瓦瓶顶端50mm和100mm处标有水平刻度,且杜瓦瓶瓶身热损失率不大于0.1W/(kg·K)。
杜瓦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GB/T45219—2025
标引符号说明:
A———装填高度在容器口下20mm;
B———供爆燃形成的30mm区;
C———供测量爆燃速度的50mm区。
图1 杜瓦瓶示意图
5.2 热电偶
应符合GB/T30429的规定,量程覆盖室温至1200℃,测温精度优于0.1℃,最大采样频率不小于
10Hz。
5.3 温度数据采集仪
对温度数据采集仪的具体要求如下:
a) 测量通道不少于2个;
b) 采样频率不低于10Hz;
c) 数据连续采集时间不小于12h。
5.4 点火装置
气体点火器:能产生长度不小于20mm的火焰。
5.5 防爆通风柜
材质应符合GB/T11251的规定。试验应在防爆通风柜或通风良好的试验室中进行;抽风机的排
风量应不小于12m3/min,以便将分解产物稀释至与空气的混合物不会达到爆炸浓度。
5.6 防护屏障
试验人员和杜瓦瓶之间应放置防护屏障,可选用厚度为5mm左右且尺寸不小于1m×2m的钢
板,防止试验试样发生爆炸或爆燃,保障试验人员人身安全。
5.7 计时器
用于记录时间,分辨率优于1s。
3GB/T45219—2025
6 试验程序
6.1 热损失校准
在进行试验之前,对杜瓦瓶的热损失率进行校准。在杜瓦瓶中充填90℃以上的蒸馏水(或其他与
试样物性类似的惰性材料)至杜瓦瓶顶端以下20mm处进行冷却,记录瓶身温度从90℃开始下降至
45℃所用的时间。按公式(1)对单位质量的热损失进行计算:
L=ln2(CP/t0.5) …………………………(1)
式中:
L ———单位质量的热损失,单位为瓦特每千克开尔文[W/(kg·K)];
CP———物质的比热,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
t0.5———瓶身温度下降一半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6.2 小当量筛选试验
6.2.1 先用直径为14mm的玻璃管进行试验,若爆燃速度超过5mm/s,则归类为爆燃物质,无需进行
杜瓦瓶试验。
6.2.2 若爆燃速度未超过5mm/s,则用直径为28mm的玻璃管进行试验,当爆燃速度超过5mm/s
时,同样归类为爆燃物质,无需进行杜瓦瓶试验。
6.3 杜瓦瓶试验
6.3.1 试验准备
热电偶安装按以下要求:
a) 将2个热电偶分别固定在距杜瓦瓶顶端50mm和100mm处;
b) 接入温度数据采集仪。
6.3.2 试样装填
记录试样的质量和温度,同时试样装填按以下要求。
a) 将试样充填至杜瓦瓶瓶口以下20mm处。
b) 颗粒试样在杜瓦瓶中的装填密度应接近试样运输过程中的密度,并且没有团聚结块。糊状试
样在装填杜瓦瓶过程中不能存在气泡。
6.4 试验步骤
6.4.1 将杜瓦瓶放进置于防护屏障后的防爆通风柜中。
6.4.2 加热使杜瓦瓶和试样,使温度达到界定的危急温度(当物质自加速分解温度不大于35℃,危急
温度比物质自加速分解温度低10℃;当物质自加速分解温度大于35℃,危急温度比物质自加速分解温
度低5℃)。如果物质十分稳定,则没有危急温度要求,试验在50℃下进行。
6.4.3 用气体点火器从顶端将试样加热,在观察到点燃时(或在5min内没有点燃),将气体点火器移开
并熄灭。
6.4.4 连续监测温度数据采集仪输出值,反应锋面通过热电偶时会使输出值急剧增加,确定2个输出
值剧增的时间差,记为t。
6.4.5 如果反应在杜瓦瓶100mm刻度前停止,试样即被视为未发生爆燃。
6.4.6 平行试验2次,以最短的反应时间来计算试样爆燃速度。
4GB/T45219—2025
GB-T 45219-2025 危险货物 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爆燃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54:15上传分享